臺灣兒科醫學會 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聲明稿專區

首頁 民眾專區 聲明稿專區

別用美醜包裝胖瘦,健康才是重點:談飲食障礙症

聲明稿專區 資料來源:臺灣兒科醫學會

臺灣兒科醫學會聲明稿

Statement of 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別用美醜包裝胖瘦,健康才是重點:談飲食障礙症

制定:20191125

臺灣兒科醫學會促進兒童福利及健康委員會

 

 

魔鬼藏在細節裡!減肥也是!

 

當全世界把美醜的標準與胖瘦畫上等號時,有些人會將難以化解的心理困擾藉著能把握住的最後一根稻草--「操控食物攝取」,來奪回自己對生命的掌控權。在這種「我至少可以達到社會對纖纖體態要求」的迷思下,衍生出飲食障礙症,包括厭食症,暴食症與嗜食症等等。引發飲食障礙症的可能病因有基因、精神或心理問題,然而聲聲呼喚「必須瘦下來」的社會環境因素可能是扣下板機的劊子手。

 

飲食障礙症患者有三個核心問題:

1.病人的心思意念完全被熱量控制,也許是嚴格禁食或過度運動,也許是失控狂吃,過後再用催吐、瀉劑,無所不用其極。

2.病人有錯亂的身體意象。他們覺得鏡中看到的自己比誰都胖,即使因為體重過輕而出現種種生理問題:例如無月經或掉,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等,仍依舊禁食,使用瀉劑,或催吐

3.自我評價低落:患者以體重或身材評價自己,偏偏他們都覺得自己胖,進而厭惡自己或有極深的罪惡感。

 

並非所有飲食障礙症患者都會很瘦,暴食症患者因反覆失控大吃與催吐共存,所以體態也許正常;嗜食症大多過重。外表不明顯會使旁人不易察覺,無法適時提供幫助。患者總處於「會失控」的恐懼中,並以錯誤的身體意象來評斷自己,心中的痛苦甚;以至於飲食障礙症患者經常伴有自殘或自殺。

 

社會大眾與家長若沒有留意自己對胖瘦的用語與觀點,可能會成為飲食障礙症的幫兇。以下是幾個對於食物、體重與減重的參考:

1.焦點不要放在「體重多少」,而應放在「健康與否」!除了BMI超過95%以上的人要做適當體重調控以外,我們關心的是健康生活與健康飲食型態,而不是體重計上的數字。

2.不要用身材來鼓勵減重。避免說:「胖了會很醜喔!該減肥了!」,應該說:「健康與否是我所關心的。」

3.鼓勵全家一起用餐進食。家長不應只是「叫」小孩少吃,多吃或吃什麼,而是應該成為健康飲食的模範,多做少說。

4.家庭中減少彼此胖瘦的討論,也不應議論外人身材。

5.留意孩子有沒有因為身材被霸凌?並應指導孩子怎麼讓對方停止霸凌行為。被取笑過胖的孩子,有較高機會患飲食障礙症。

6.留意孩子有沒有「失速的體重」?如果孩子開始減重,家長應開啟對話,仔細查明心中的想法與做法,才能及早發現異狀。

7.別讓過重的孩子以為自己沒有意志力,進而放縱自己的口

 

最重要是讓孩子了解:每一個人都有獨一無二的身體,身體是幫助我們航向夢想的好夥伴,需要以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來愛護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