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兒科醫學會 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沿革宗旨

首頁 關於我們 沿革宗旨

1906年1月4日,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之前身)的小兒科從內科獨立出來,臺灣正式有了小兒科。

1936年,臺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成立,這是當時臺灣唯一的醫學院。1938年,臺灣總督府同意把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作為醫學部的實習醫院,「小兒科教室(即小兒科)」也同時成立。由新任的臺大醫院小兒科主任酒井潔領導,從當年3月開始,每年在臺灣各地輪流舉行三次「日本小兒科學會臺灣地方會」,這可以算是「臺灣兒科醫學會」的前身。

1945年終戰以後,臺灣小兒科醫師與「日本小兒科學會」的關係中斷。鑒於臺灣鄰近諸國都有小兒科醫學會,臺灣卻始終沒有一個正式的專業組織,因此在1959年12月,31位小兒科醫師在當時的臺大醫院小兒科主任兼臺大醫學院院長的魏火曜教授號召之下,共同發起成立小兒科醫學會,主要目的就是能夠有個與國際交流的對口單位,並發行雜誌。


點圖可放大

1960年4月3日兒童節前夕成立大會當天,196名會員,出席者93名,本會章程草案修正後通過,《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正式成立,英文名稱決定為《The Pediatric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這是戰後臺灣第一個成立的專科醫學會(第二個專科醫學會是麻醉科,1961年1月成立)。後來由於政治因素,臺灣很多國際活動都受到干擾,因此本醫學會於1999年決定更名為《臺灣兒科醫學會》;英文名為《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本醫學會成立後,定下五項目標:「出版學會雜誌及其他刊物」、「舉行定期常會宣讀論文」、「參加國際小兒科有關學術工作」、「促進小兒科醫療保健研究工作」以及「調解小兒科醫療糾紛」。

但隨著客觀環境與時代需求,關懷兒童的社會使命漸漸重要。1987年,專科醫師制度立法上路之後,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與專科醫師考試認證以及繼續教育的任務,也變成重要工作。1995年起,全民健康保險開始,對全民健康保險署等衛生與福利單位提供兒科專業意見,現在也成為經常性的事務。

台灣兒科醫學會目前有4,773位活動會員,4,569位有專科執照的兒科專科醫師。



點圖可放大

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初期的會務

醫學會最早設立的是「編輯委員會」與「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1960年5月,醫學會成立後一個月,就發行了《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Acta Paediatrica Sinica)》季刊。

次年就正式加入國際兒科醫學會(International Pediatric Association, IPA)及亞洲兒科醫學會(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Societies of the South East Asian Region,APSSEAR;2003年起改名為Asia Pacific Pediatric Association,APPA)為團體會員,以後積極開展參與各項國際醫學會議,進而爭取國際醫學會的主辦權。


醫學會的學術活動

一、學術演講會

  1. 醫學會大會演講:每年4月與11月舉行。自1960年本醫學會成立之後,除了每年4月的總會及會員大會外,每年11月配合臺灣醫學會年會,舉辦聯合學術演講會,除了1971年因退出聯合國停辦一次之外,至今未曾間斷。內容除了一般論文發表之外,也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舉辦專題討論會。後來因為各種因素,11月的兒科醫學會聯合學術演講會與台灣醫學會年會分開舉辦。
    因為有會員反映學術演講會應該輪流到中南部舉辦,2007年10月11日學術節目委員會決議, 每年4月學術演講會在台北辦行、11月學術演講會於台北、高雄、台中輪流舉辦。2007年11月首度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舉辦學術演講會,後來2009年、2013年11月在台中榮民總醫院舉辦,2010年11月在台南成功大學附設醫院、2014年11月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舉辦等等。
  2. 教育演講:終戰以後,醫學會尚未成立之前,在臺大醫院小兒科領導之下,透過各地開業的小兒科醫師支持,維持每年兩次學術演講會的傳統,從1956年起變成每年四次,由臺大醫院與各省立醫院小兒科輪流主持,舉行地方學術研討會,每年1月及7月在臺北市以外地區舉行,內容主要為教育演講與病例報告,後來改為純粹教育演講。
  3. 兒科繼續教育:每年3月、6月、9月在各地方舉辦的較小型的演講,並不定期根據需要,隨時舉辦繼續教育演講。
  4. 聯合病例討論會:早在1956年,臺大醫院小兒科就跟省立臺北醫院(現在的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的小兒科同仁每星期三下午開「聯合臨床討論會」。醫學會成立後,1960年10月起,臺北地區就有「臨床病例討論會」,每月第一星期六下午5時到6時半在臺大醫院小兒科會議室舉行。1976年因榮總與三總加入,增加為每月兩次,在臺北地區分別由各教學醫院輪流舉辦。自1985年起固定於臺大醫院景福館舉行。由於這些活動不僅對基層醫師有繼續教育的功能,對公私立醫院年輕住院醫師的學術訓練及經驗交流,也有很大的啟發作用,因此很受歡迎。此類活動現已擴充至基隆、新竹、蘭陽、花東、中部、臺南、高雄、屏東等八個地區,成效卓著。後來更增加了如小兒腎臟、小兒心臟、新生兒科等各種次專科的討論會。

二、醫學會獎與學術獎

這些獎項,目的都是鼓勵兒科醫師積極從事兒科醫學相關的醫療保健工作之發展及醫學研究,無論基層醫療衛生、基礎醫學研究、臨床兒科學、國內外學術交流等優秀論著,都是本會獎勵範圍。在臺灣所有醫學團體中,本學會設立的學術研究獎數目最多。

  1. 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獎(1999年起,更名為「臺灣兒科醫學會獎」):頒給對學會有特殊貢獻的人。1975年由味全公司每年捐款設立,2002年味全公司經營權換人,取消贊助,2003年起由台灣惠氏公司支持。2013年起,因為這獎項是學會最重要的獎,改由學會自己支應繼續辦理。
  2. 兒科醫學貢獻獎:2004年起,表揚對兒科醫學教育奉獻之本會會員。
  3. 美強生(Mead Johnson)論文獎:1962年設立,鼓勵年輕住院醫師研究。
  4. 味全兒童成長研究獎:1975年設立。
  5. 雀巢奶粉公司營養研究計畫獎金:1982年設立,1986年正式有得獎人。
  6. 魏火曜兒科優秀論文獎:1984年9月底,由魏火曜兒科研究基金會設立,作為本會會員在國內研究的優秀論文獎金。
  7. Mead Johnson旅行獎:1987年起,由臺灣必治妥施貴寶股份有限公司美強生事業群提供的,獎勵本會會員從事學術研究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並發表論文。
  8. 陳烱霖小兒科研究獎學金:1987年3月12日成立,提供研究獎金給提出完整研究計畫的年輕醫師。
  9. 雪印曙光學術交流獎學金:1988年,美國Aurora Foundation及日商雪印乳業株式會社,以促進國際小兒醫學學術交流為宗旨設立,捐贈飛機票與生活費,另有旅行獎學金(Travel Scholarship)。
  10. 默沙東(Merck-Sharp & Dome)研究獎:1993年設立。
  11. Abbott兒科新領域獎及Pharmacia-UpJohn優秀論文獎:1994年起設立。
  12. 輝瑞(Pfizer)優秀論文獎:1996年起。
  13. 亞洲小兒科醫師研究獎學金:1998起,經由亞洲兒科醫學會,贊助亞洲國家的醫師來臺灣研究,現已不再提供。
  14. 年輕研究者獎:2011年開始頒給。
  15. 臺兒醫誌高度引用優秀論文獎:2012年開始頒給。

三、學會出版的雜誌

1956年七月,第一期的《兒科臨床季刊》出版,編輯群就是以後的《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的成員。1960年,醫學會成立後停刊。

《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季刊於1960年5月出版第一期,印刷500本。1962年起,雜誌列入美國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的《Index Medicus》。1973年10月起,因為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所有對外關係全被中國取代,這項登錄也被取消。1989年7月,本醫學會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再度加入International Pediatric Association,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重新將本會雜誌收錄於其Index Medicus及Medline-Medlars。

1985年開始,因應論文發表需求之時效性,改為雙月刊。

1997年起,《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被收錄至EMBASE資料庫。

1999年,雜誌更名為《臺灣兒科醫學會雜誌》,英文名為《Acta Paediatrica Taiwanica》。

2007年起,本雜誌與《臨床新生兒醫學雜誌(Clinical Neonatology)》合併成為《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由Elsevier公司發行,中文名稱維持為台灣兒科醫學會雜誌。

2009年7月,本雜誌被Thomson Reuters公司收進其SCIE資料庫。

2011年進入SCI,Impact Factor 分數0.747。


各屆理事長、秘書長與兒科醫學會雜誌主編

屆別 年份 理事長 總幹事(秘書長) 兒科醫學會雜誌主編
第1屆 1960-1963 魏火曜 陳烱暉 1960 第 1卷第1期 陳烱霖
    第 1卷第2期起 魏火曜
第2屆 1963-1966 魏火曜 陳烱暉(1963/9出國)、李廷堅 魏火曜
第3屆 1966-1969 魏火曜 李廷堅(1966/8/27出國)、許瑞雲 魏火曜
第4屆 1969-1972 魏火曜 許瑞雲 1969 第10卷第3期 陳烱霖
第5屆 1972-1975 魏火曜 陳烱暉 陳烱霖
第6屆 1975-1978 陳烱霖 呂鴻基 1975 第16卷第2期 李廷堅
第7屆 1978-1981 陳烱霖 呂鴻基 李廷堅
第8屆 1981-1984 魏火曜 陳烱暉 李廷堅
第9屆 1984-1987 李慶雲 陳森輝 1984 第25卷第3期 呂鴻基
第10屆 1987-1990 呂鴻基 謝貴雄 1987 第28卷第4期 李慶雲
第11屆 1990-1993 呂鴻基 謝貴雄 李慶雲
第12屆 1993-1996 謝貴雄 王作仁 1993 第34卷第3期 張美惠
第13屆 1996-1999 王作仁 林凱信 張美惠
第14屆 1999-2002 葉純甫 吳立州 1999 第40卷第4期 林清淵
第15屆 2002-2005 黃富源 林應然 2002 第43卷第3期 吳美環
第16屆 2005-2008 林奏延 林應然 2005 第46卷第3期 黃璟隆
第17屆 2008-2011 張美惠 李秉穎 2008 第49卷第2期 倪衍玄
第18屆 2011-2014 吳美環 李秉穎 2011 第52卷第2期 鐘育志
第19屆 2014-2017 黃璟隆 李秉穎 2014 第55卷第2期 江伯倫
第20屆 2017-2020 江伯倫 傅雲慶 2017 第58卷第2期 邱政洵
第21屆 2020-2023 李宏昌 彭純芝 2020 第61卷第2期 邱政洵

台灣兒科醫學會大事紀

1960年
  1. 4月3日,《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正式成立。設立「編輯委員會」與「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
  2. 5月,發行《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Acta Paediatrica Sinica)》季刊。
1961年 加入國際小兒科醫學會(International Paediatric Association,IPA)及亞洲小兒科醫學會(Association of Pediatric Societies of the South East Asian Region,APSSEAR;2003年起改名為Asia Pacific Pediatric Association,APPA)為團體會員。
1962年
  1. 雜誌列入美國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的《Index Medicus》
  2. 美強生 (Mead Johnson) 營養品處贊助本學會,設住院醫師研究獎,這是本醫學會第一個定期頒發的獎項
1963年 「小兒麻痺預防推行籌備委員會」(召集人:黃金江;秘書:蕭柳青)呼籲政府實施小兒痲痹疫苗接種;1966年終於因聯合國兒童急救基金補助,購入275萬劑口服疫苗,開始接種。
1966年 魏火曜理事長建議改變理事長及常務理監事連任規定為「連選得連任一次」
1968年 成立專科醫師資格審查籌備委員會(這是因為「中華醫學會」數度催促變成其下屬單位,虛與委蛇的權宜之計
1975年 呂鴻基教授提議徵求會徽。1976年3月,從18件應徵作品當中,選出第一名廖英藏。廖醫師作品經呂鴻基教授根據幾位理監事意見修改後,成為現在所使用的會徽。
1976年
點圖可放大
1975年8月,味全公司委託設立獎金。理監事聯席會決議設立兩項獎金,一項是「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獎」,以獎勵會員從事本會宗旨所定工作,這是小兒科醫學會最高榮譽獎;另一項是「味全兒童成長研究獎金」,以獎勵會員從事兒童成長研究工作。
1979年
  1. 醫學會成立20週年及「中華民國兒童年」,也是WHO指定的「國際兒童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the Child)」,由本醫學會主辦慶祝活動。
  2. 當天同時舉行「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成立大會及第一屆會員大會,會員除了兒科醫師之外,還有跟兒童醫療有關的其他科別醫師與社會工作者,選出第一屆理事長魏火曜。
1980年
  1. 2月12日內政部頒「68年度全國性社會團體工作總考核成績優良者」,醫學團體中,本會是第一個接受表揚的。
  2. 10月24日理監事聯席會議決定了兒科專科醫師的認定資格,但因為這是全國第一個實施專科醫師認定,初期考慮到現實已經存在的兒科出身的老醫師,認定資格相對寬鬆。
1982年 本醫學會雜誌榮獲教育部獎勵自然及應用科學類學術性優良獎狀,以後也經常獲得教育部與國科會的類似獎勵。
1983年
  1. 1月,小兒科專科制度開始上路,至3月初為止已經有120名申請。
1984年
  1. 開始辦理小兒科專科醫師認定工作,開國內專科醫師制度之先
  2. 第一屆專科醫師考試竟然只考第二梯次入伍所以比較晚報到的住院醫師,同屆第一梯次入伍男性與不需當兵的女性則不需考試,自動獲得執照,形成變相處罰當兵男性醫師的奇特現象。
  3. 醫學會雜誌改為雙月刊,以因應日增的論文數量與發表時效。
1986年
  1. 從1980年起,會員數過於龐大,因此理監事會建議將「會員大會」改為「會員代表大會」,以因應法規開會要求。
  2. 1986年11月召開「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第一屆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
1987年
  1. 催生重病兒童醫療保險
  2. 12月,醫師法修正,正式把「建立專科醫師制度」納入
1988年
  1. 建議設立國家級兒童醫院:結果因為種種因素,最後變成附屬於臺大醫學院附設醫院的單位,2008年才正式開幕,比預定整整慢了13年,名稱是「臺大醫院兒童醫療大樓」。2014年修法通過兒童醫院設置辦法後,台灣第一批「兒童醫院」成立,有了「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兒童醫院」、「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馬偕兒童醫院」等兒童醫院。
  2. 建議修改人口出生申報制度:人口出生申報制度直接影響嬰兒死亡率數據的正確性,從此台灣的嬰兒死亡率統計,才能反映真相。
1989年
  1. 成立30周年。
  2. 恢復國際小兒科醫學會會籍:1989年7月第十九屆國際兒科醫學會(IPA)大會在巴黎舉行,以「中華臺北(Chinese Taipei)」名稱恢復會籍及投票權。
  3.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重新將本會雜誌收錄於其Index Medicus及Medline-Medlars。
  4. 重視少子化現象與兒科醫師比例減少、討論兒童醫療與社會保險:11月的醫學會演講會的專題是「兒童醫療與社會保險」,當時的衛生署長施純仁蒞會公開說明將於1995年開始辦理全民健保。
1990年 1. 3月13日理監事會議修正章程,依實際需要成立了14個次專科。
2. 4月1日至4月5日,本醫學會第122屆學術演講會同時舉辦國際小兒科學會(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Pediatrics)第五屆學術研討會,陳烱霖教授是該學會參議員,也是該研討會主辦者。
1992年
  1. 副秘書長增加為兩人
  2. 7月1日,經本會建議,擴大公務人員保險的範圍,實施公務人員子女保險,以保護兒童健康。
1995年
  1. 12月12日,決議辦理社團法人登記,購置臺北市杭州南路一段69號10樓之1為本醫學會辦公會所。
  2. 3月,全民健康保險開始。
1996年
  1. 4月20日會員代表大會修改章程,理事長改為不得連任
  2. 8月11日新的醫學會會址裝修完成,正式開幕。

點圖可放大

點圖可放大
1997年 「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雜誌」收錄至著名的EMBASE資料庫
1998年
  1. 3月24日,修訂「嬰兒斷奶食品添加表」。
  2. 9月,計畫訂定「學前兒童發展篩檢及通報」辦法。
  3. 12月,在上海舉辦第一屆海峽兩岸兒科學術交流研討會。
1999年
  1. 完成「學前兒童發展篩檢及通報」辦法。
  2. 正式改名為「臺灣兒科醫學會」,雜誌更名為《臺灣兒科醫學會雜誌》
2000年
  1. 3月26-30日在臺北國際會議中心主辦《第十屆亞洲小兒科醫學會大會,Asian Congress of Pediatrics(ACP)》,呂鴻基教授擔任主席。這次會議的節餘款,幫兒科醫學會還了900萬元會址貸款
  2. 同期間舉辦APEC Symposium亞太區腸病毒研討會(Enteroviral Watch Program for Children- Enterovirus 71 Epidemic in Asia Pacific Area)
2001年
  1. 4月7-8日,在成功大學舉辦第二屆海峽兩岸兒科學術交流研討會及新生兒科醫學研討會。
  2. 重組14個次專科委員會。
2002年
  1. 4月14日,會員代表大會通過本會英文名稱為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2. 「台灣兒科醫學會獎」改由美商惠氏藥廠提供。
2003年 建議增設青少年醫學委員會。
2004年 增設醫療倫理委員會。
2005年
  1. 增設「兒科一般醫學教育委員會」,以因應醫策會PGY1及UGY訓練計畫。
  2. 健保局同意兒童診察費從2歲以下,增為3歲以下加成,不分醫師科別。
2008年
  1. 增設青少年醫學委員會
  2. 增設「健保對策委員會」(後改名「健保事務委員會」)
  3. 把「兒科神經學委員會」與「兒童發展醫學委員會」合併成「兒科神經醫學暨兒童發展醫學委員會」
  4. 6月28日,呂鴻基教授代表本會與European Pediatrics Thematic Network(EUROPET)簽訂合作協定。
  5. 7月16日衛生署來函,關於專科醫師訓練容額管制計畫,從2009年起,各專科訓練醫院容額彈性上限由20%調降為10%,且訓練容量不得為零。
  6. 11月22日,與魏火曜兒科研究基金會共同主辦「魏火曜教授百歲冥誕紀念演講會。」
  7. 為了邁向國際化,學會雜誌改為全英文的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由新加坡商益思維科學有限公司(Elsevier)發行,被EMBASE及SCOPUS正式列入搜尋引用,簡稱為「Pediatr Neonatol」或「臺兒醫誌」。
2009年
  1. 3月3日,黃富源教授、李秉穎秘書長與康明哲、林應然醫師出席立法院「兒童用藥安全公聽會」,提出兒科醫學會的主張。
  2. 4月26日,年會並紀念學會成立50周年,辦回顧展。
  3. 5月18日起,正式啟用國民健康局提供的新版兒童生長曲線,作為台灣嬰幼兒生長標準的參考。
  4. 5月26日,衛生署函覆將再研議本會請該署確認兒科臨床護理師執業內容並同意本學會辦理認證案。
  5. 7月17日,健保對策委員會與促進兒童福利及健康委員會聯合會議,建議劉清泉教授於疾病管制局預防接種諮詢小組,提請編列預算支付兒童預防接種之診察費用。(疾管局答覆可依實地規定,酌收掛號費與診察費。)
  6. 7月,《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收錄進SCIE資料庫(Thomson Reuters公司),完成1993年設定的遠程目標。
  7. 10月5日,健保局函告將編列1億點作為調整新生兒中重度病床護理費及嬰幼兒處置費之用。由健保對策委員會與新生兒次專科提出本會建議調整項目與點數。於次年實現加成項目。
  8. 11月7日,理監事會議決議請李秉穎醫師為本會長期參與國際兒科事務(包括IPA與APPA)代表。
  9. 黃富源教授榮獲亞太小兒科醫學會(APPA)頒發2009年 ”Outstanding Asian Pediatrician Award”。
2010年
  1. 3月8日,疾管局回覆:常規公費疫苗接種,目前無法給醫師診察費。
  2. 3月12日,兒科一般醫學教育委員會繼續討論PGY制度以後,兒科醫師訓練課程內容,已經回覆衛生署,PGY後,須再接受三年兒科專科醫師訓練資歷才足夠。
  3. 3月28日,理監事會議通過專刊印行陳烱霖教授與康明哲醫師編寫的《台灣兒科發展史》,版權歸學會。
  4. 4月15-18日主辦「第6屆亞太兒科研究醫學會大會(ASPR)與兒科醫學會51屆年會聯合會」
  5. 6月26日,理監事聯席會通過創刊《兒科最前線》中文刊物。
  6. 9月23-26日主辦「第五屆亞洲兒科感染症醫學會大會(Asian Congress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 ,ACPID)」。
  7. 9月,健保局通過四歲以下兒童門診診察費加成20%,基層限兒科專科醫師申報,醫院則不限專科科別皆可適用。
  8. 12月25日,理監事會聯席會通過「健保對策委員會」更名為「健保事務委員會」。
2011年
  1. 《兒科最前線》創刊號於2011年1月出版。
  2. 1月25日,兒科研究委員會建議《台灣兒科醫學會獎》由學會自己出錢,原廠商提供的獎學金改提供為《年輕醫師口頭論文發表獎學金》。
  3. 2月26日召開「克服少子危機、健全兒童醫療」記者會。
  4. 3月27日,理事會通過學術節目委員會建議:詳細討論細節之後,從210屆學術演講會開始,增設「年輕醫師口頭論文發表」(後來改稱「年輕研究者獎」,並增加一個「年輕研究報告者獎」),並評審獎勵。同日通過將ASPR與ACPID盈餘,提200萬元為「國際學術交流基金」,動支時需經國際事務委員會審查同意。
  5. 5月5日召開「推廣兒科專業形象」記者會,宣導兒科醫師專業形象,發佈「兒科棘手疾病排行榜」,並舉辦「兒科醫師陪你成長」網路徵文活動。
  6. 6月26日,理監事聯席會通過:凡本會會員年滿70歲且無欠繳常年會費者,自隔年起得免繳常年會費。
  7. 7月26日,「公關委員會」會議決定更名為「公共事務委員會」。
  8. 7月29日,召開記者會,公布兒科醫學會「青少年醫學認知狀況調查結果」,請能仁家商籃球隊共同造勢,強調十八歲以下兒童應該優先到兒科專科醫師處就診。
  9. 10月7日,醫師公會聯合會召開基層總額「支付標準調整(外、婦、兒科艱困科別)項目案」,9.1億預算中兒科分配3.5億作為調整5歲以上門診診察費加成20%之用,年齡停止點視預算額度而定。將建議無論何時決定公告,都回溯到2012年1月開始。
  10. 11月21日,編輯委員會決定設立「台兒醫誌高度引用優秀論文獎」,2012年開始。
  11. 11月29日,疾管局召開公費疫苗毀損賠償事宜會議,有兒科、內科、家醫科以及全聯會代表出席,修正出新的賠償等級表,對合約醫師比較公平。
  12. 12月29日於台大校友會館召開記者會,訴求「六歲以下國家顧、兒童健康我們來」。
2012年
  1. 3月29日,健保支付委員會通過兒科醫師執行呼吸道局部治療,醫院部分免審範圍是20%,但基層部分因全聯會其他科別顧慮影響總額分配,不同意從原來的0.4%提高,除非另有專案財源。
  2. 7月12日,編輯委員會報告:《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由2011年的0.752,Rank:96/115(83.5%),提升到2012年的0.932,Rank:85/122。
  3. 9月10日李秉穎醫師代表台灣榮獲亞太兒科醫學會(APPA)頒發2012年 ”Outstanding Asian Pediatrician Award”。
  4. 10月30日,論文獎審查委員會決議:「因臺灣兒科醫學會獎為本會最大獎,獎金應由本會支付」,故修正原條文,刪除「由美商惠氏藥廠提供獎金」字眼。2013年起,「臺灣兒科醫學會獎」將由學會自己支付獎金。
  5. 11月18日於兒科學術演講會中,假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兒科醫療給付政策:如何提升兒童健康照護國際研討會」,邀請美國與日本之專家學者分享該國之經驗,並討論如何提升兒童健康照護,並邀請了立法委員、衛生署署長、健保局局長一齊參與討論。
  6. 12月26日:經過林世嘉與蘇清泉等立法委員幫忙爭取,疾病管制署發文,12月26日起終於開始補助幼兒接種公費流感疫苗診察費,但至2014年,其他公費疫苗仍然沒有診察費。
2013年
  1. 1月6日與婦產科醫學會聯合召開「婦兒科聯合研討會-搶救巴掌仙子大作戰」記者會,爭取分娩時stand by的健保給付。
  2. 7月1日:經過學會與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共同制訂相關內容後,公告「兒童衛教指導服務方案」開始實施,包括兩次衛教指導,未滿二個月時提供嬰幼兒猝死症候群預防、事故傷害預防等衛教指導;四個月以上至未滿十個月,提供哺餵及營養指導、副食品添加、口腔清潔與乳牙照護、事故傷害預防等衛教指導。每次每案補助新台幣100元。
  3. 《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2013年為0.880,Rank: 93/118。
2014年
  1. 增設「區域及地區醫院醫療事務委員會」。
  2. 2月24日:內、外、婦、兒及急診等5大科醫師人力不足,為避免發生人力斷層,衛生福利部自2013年9月起,給予5大科住院醫師每人每年12萬元獎勵金作為鼓勵,共計將挹注3億2616萬元,預估2700多名住院醫師受惠。
  3. 5月11日,理事會選出黃璟隆為理事長,李秉穎任秘書長。
  4. 8月促進兒童福利及健康委員會,針對民眾重要衛教議題制訂學會聲明稿。
  5. 11月1日在學會與國民健康署的討論,並舉辦多次繼續教育演講之後,修正實施「兒童衛教指導服務補助方案」,由原來補助2次衛教指導服務,增加為7次:出生至2個月(可搭配第1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申報)、2個月至4個月(可搭配第2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申報)、4個月至10個月(可搭配第3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申報)、10個月至1歲半(可搭配第4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申報)、1歲半至2歲(可搭配第5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申報)、2歲至3歲(可搭配第6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申報)、3歲至未滿7歲(可搭配第7次兒童預防保健服務申報)。
  6. 修訂「兒少虐待及疏忽-醫事人員工作手冊」乙本。
  7. 12月18日召開「健康論壇-兒少健康的隱形殺手:菸害」記者會。
  8. 《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由2013年的0.880,Rank: 93/118提升至2014年的1.231,Rank: 77/120。
2015年
  1. 舉辦「兒少虐待及疏忽醫事人員初/進階教育訓練」。
  2. 2月5日召開「認識薄荷醇對兒童的危險性」記者會。
  3. 4月2日召開「數位世界,迷『網』世代,『網路成癮』成為新興兒少心智疾病?」記者會。
  4. 7月8日召開「童健康論壇-台灣兒童事故傷害現況與防治」記者會。
  5. 10月8日召開「消失中的兒科急診-金孫發高燒,找嘸兒科醫生,嘜安怎?」記者會。
  6. 《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由2014年的1.231,Rank: 77/120提升至2015年的1.319,Rank: 70/120。
2016年
  1. 黃璟隆教授榮獲亞太小兒科醫學會(APPA)頒發2016年“Outstanding Asian Pediatrician Award”。
  2. 新增「學術演講會」專用網站,由第226屆學術演講會開始啟用。
  3. 1月21~24日李秉穎秘書長代表本會前往印度海得拉巴參加第15屆亞洲兒科醫學會大會。
  4. 3月28日召開「認識PM2.5對兒童健康的威脅:闢除汙染、匹夫有責」記者會。
  5. 4月承接衛生福利部「105年兒虐手冊應用推廣服務案計畫」。
  6. 8月17~22日黃璟隆理事長、李秉穎秘書長、葉國偉副秘書長、黃玉成財務長代表本會前往加拿大温哥華參加第28屆世界兒科醫學會大會。
  7. 12月1日衛生福利部與本會共同舉辦「105年兒少保護小組品質成效獎」的評選活動及頒獎典禮暨觀摩研討會,共計16家醫院得獎,118人參加研討會,並發行評獎紀實乙本。
  8. 製作「兒童預防保健衛教指導手冊」立冊乙本。
  9. 《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2016年為1.287,Rank: 78/121。
2017年
  1. 106年1月1日起,學會將不再印製臺兒雜誌,全面開放免費線上瀏覽。會員可於Science Direct中搜尋Pediatrics and Neonatology,下載並閱讀論文。
  2. 5月7日,理事會選出江伯倫為理事長,傅雲慶任秘書長。
  3. 6月協助國民健康署完成「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治實證指引」,期望我國兒童肥胖藉此指引,引起各界重視,降低盛行率與代謝症候群合併症。
  4. 12月3日台灣肥胖醫學會與本會共同舉辦「成人暨兒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說明會」。
  5. 《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2017年為1.232,Rank: 87/124。
2018年
  1. 吳美環教授榮獲亞太小兒科醫學會(APPA)頒發2018年“Outstanding Asian Pediatrician Award”。
  2. 為響應環保,減少紙張浪費,於本(2018)年4月第234屆學術演講會開始,紙本節目表不印製摘要。
  3. 6月4日通過修訂不予支付指標「西醫基層耳鼻喉科局部處置申報率」由0.4%提升為5%。
  4. 7月承接國民健康署「兒童健康手冊及兒童衛教手冊」改版,藉由手冊改版,能增加照顧者的使用率及可讀性,以期減少兒童意外死亡率、增加照顧者相關衛教知識、提升兒童預防保健服務利用率。
  5. 9月通過新增青少年醫學次專科醫師認證制度,包含訓練、評鑑及甄審辦法,並且辦理多場次的青少年醫學課程。
  6. 針對網路謠言澄清,12月20日新增聲明稿「新生兒不應以米粥為主食」。
  7. 《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由2017年的1.232,Rank: 87/124提升至2018年的1.497,Rank: 73/125。
2019年
  1. 4月14日及6月16日舉辦兒科醫師對「台灣童肥胖防治實證指引」的共識與推廣實務會議,讓本會會員及對兒童肥胖防治有興趣之事人了解指引內容,並協助推廣兒童肥胖防治工作。
  2. 4月21日第二十屆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通過修正章程第七條-由全體理事自常務理事中選舉理事長一人,副理事長兩人。
  3. 12月5日承接國民健康署「強化兒童死因回溯分析醫療紀錄與資訊蒐集」計畫,建立符合本國狀況之兒童死因回溯之標準作業流程與醫療紀錄表單,並期待未來可以根據此表單建置電子CDR雲端數據上傳收集資料庫,以強化對死因的研究,尋找減少兒童死亡之有效措施或政策。
  4. 11月20日召開「108年「守護兒童健康 兒科醫師陪伴你」記者會。
  5. 《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由2018年的1.497,Rank: 73/125提升至2019年的1.773,Rank: 63/128。
2020年
  1. 2月25日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高級中等以下學校108年度第2學期延後開學,考量開學在即,為加強防疫並宣導正確衛教觀念,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邀請本會會員擔任防疫顧問諮詢,受益學校全國含外島22縣市計3612所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2. 4月8日新增聲明稿「重視兒童睡眠安全,避免意外和猝死之憾事」,基於端正民眾對兒童睡眠安全觀念,增進全國兒童健康,避免意外一再發生,參照最新醫學研究結果,在此宣導以下正確兒童睡眠措施。
  3. 7月19日,理事會選出李宏昌為理事長,林應然、黃立民為副理事長,彭純芝任秘書長。
  4. 9月14日新增聲明稿「加強巴克球的管理以避免兒童誤食」,籲請政府加強商品管理,尤其是提醒標語是否明顯清楚。
  5. 配合衛福部醫事司於今年開始推動「幼兒專責醫師制度」試辦計畫,本會也積極參與和舉辦過多次相關的討論會,希望未來能夠提供幼兒更好的照護。
  6. 12月15日承接國民健康署「強化兒童死因回溯分析醫療紀錄與資料蒐集醫師教育訓練計畫」,透過教育訓練的回饋與交流,建立雙向直接溝通的管道,藉由反應執行面的需求,讓臨床醫師有效地提供專業醫療資訊,透過資訊整合分析,可以有效預防未來兒童死亡。
  7. 《臺兒醫誌》之影響係數(Impact Factor),由2019年的1.773,Rank: 63/128提升至2020年的2.083,Rank: 71/129。
2021年
  1. 1月20日新增聲明稿「正視電子煙對青少年的危害」,為了減少其對青少年族群的傷害,本會建議政府應立即修正「菸害防制法」,將電子煙納入「菸害防制法」管制,並應更明確規範之。
  2. 3月30日召開「支持與鼓勵推動體位管理許兒童與青少年一個彩色的未來」記者會。

第一次撰稿:康明哲(2014年11月02日),審訂:李秉穎(2014年11月26日)
後續修訂:臺灣兒科學會秘書處(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