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兒科醫學會 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兒科衛教

首頁 民眾專區 兒科衛教

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兒童使用建議

一般兒科 資料來源:台灣兒科醫學會

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兒童使用建議
民眾版

 

臺灣兒科醫學會
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

制訂日期:2015年2月5日

 

註:本建議中所列條文為兒科醫學會成立委員會後,各專家根據現有的醫學證據所做出的綜合建議。此建議應根據日後更多的醫學研究發現加以修改,且不應引用這些條文作為糾紛審議之依據。

 

  薄荷醇(menthol)又名薄荷腦,俗稱薄荷油,為薄荷(peppermint)、綠薄荷(spearmint)所含揮發油的主成分的成分。自然界的薄荷屬(Mentha genus)植物大多含有此成分,類似物質包括樟腦(camphor)、桉樹醇(cineole)、尤加利樹 (eucalyptus)的精油(essential oils)、側柏酮(thujone)、綠花白千層(niaouli)、野生百里香(wild thyme)、松油醇(terpineol)、萜品(terpine)、檸檬醛(citral)、松節油(turpentine)與松針(pine needle)[2,3]。

  因為具有芳香與清涼作用,這類物質被大量運用於藥物、化妝品、菸品、酒類、茶、殺蟲劑、清潔劑、糖果、口香糖、牙膏、漱口水、洗髮精、肥皂、精油中,其藥理作用包括清涼、止癢、止痛、抗黴菌、抗細菌、抑制發炎、促進膽汁分泌、放鬆平滑肌、抑制神經系統等。

  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對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有些嬰幼兒過量使用引起呼吸停止等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內服或塗抹於鼻孔、臉部、胸部時,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藥量較多,比較容易引起危險。

  雖然沒有經過研究證實療效,但坊間常有將薄荷醇與類似物質使用於嬰幼兒腹脹與嬰兒腹絞痛的建議。嬰幼兒腹脹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生理性腹部突出,應請兒科專科醫師診視原因,不宜使用沒有實證療效的藥物。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藥理作用為放鬆平滑肌,理論上反而會抑制腸胃道蠕動。

  嬰兒腹絞痛常發生於1-4個月嬰兒,發作時的強烈哭泣原因不明,需要由兒科專科醫師檢查是否有特殊疾病。如果檢查正常,則為嬰兒發展時期的一種常見生理反應,成人的安撫常能有效抑制哭泣。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具有神經抑制作用,如果藉此作用抑制哭泣,對嬰兒健康並無助益。

  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在未滿2歲嬰幼兒的嚴重不良反應報告較多,根據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的規定,嬰兒及2歲以下之兒童禁止使用這類物質的吸入劑、擦劑及滴鼻劑。這類物質缺乏在孕婦與授乳時的安全性資料,因為潛在的風險,所以不建議使用。文獻上曾有葡萄糖-6-酸鹽去氫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俗稱蠶豆症)者使用後出現溶血性貧血的報告,兒童特別需要注意這種不良反應。

 

【學會建議】

  1. 如果使用過量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可能引起嬰幼兒癲癇、意識障礙、呼吸抑制等神經不良反應,尤其內服或塗抹於鼻孔、臉部、胸部。
  2. 嬰幼兒腹脹的原因包括腹部疾病、生病時腸胃道蠕動減少、遺傳體質等,不需要使用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其療效亦未經研究證實。
  3. 嬰兒腹絞痛原因不明,最有效的處置方式是成人的安撫,不需要使用薄荷醇與類似物質,其療效亦未經研究證實。
  4. 以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為主要藥理成分的產品,無論內服或外用,均不建議使用於下列情形,尤其內服或塗抹於鼻孔、臉部、胸部:
    1. 未滿2歲之嬰幼兒。
    2. 孕婦。
    3. 授乳婦女。
    4. 有痙攣病史者。
    5. 嚴重胃食道逆流與裂孔疝氣病人。
    6. 膽囊炎、膽結石、膽道阻塞、嚴重肝功能異常病人。
  5. 以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為主要藥理成分的產品不建議使用於葡萄糖-6-磷酸鹽去氫酶缺乏症的兒童。
  6. 兒童照顧者應被告知那一些為常見含有薄荷醇與類似物質的產品,並瞭解其可能風險。

 

台灣兒科醫學會「薄荷醇與相關產品的兒童使用建議」委員會成員

召集人:李秉穎(臺大兒童醫院小兒部)

委 員:(依筆畫順序)
    王煇雄(林口長庚醫院兒童神經科)
    何蘊芳(臺大醫學院臨床藥學研究所)
    吳子聰(台北榮總兒童胃腸科)
    呂 立(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部)
    呂俊毅(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部)
    周弘傑(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部)
    林毓志(成大醫學院附設醫院兒童胸腔科)
    林慧玲(臺大醫院藥劑部)
    林應然(台灣兒科醫學會常務監事)
    邱南昌(馬偕紀念醫院小兒科)
    高碧霞(臺大醫學院護理系)
    康明哲(台灣兒科醫學會健保事務委員會主任委員)
    張香瑩(臺大醫院藥劑部)
    曹伯年(臺大醫院兒童醫院小兒部)
    許守道(許小兒科診所院長)
    陳偉立(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藥劑部)
    陳瓊雪(臺大醫學院藥學系)
    黃玉成(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醫學部)
    黃清峯(三軍總醫院小兒科)
    楊俊仁(馬偕紀念醫院小兒腸胃科)
    葉樹人(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
    蔣世中(台灣兒科醫學基層醫療事務委員會)
    謝正毅(聖青診所)
    簡穎秀(臺大醫院兒童醫院)